笔下文学

笔下文学>人间政道 > 第1538章 债券问题(第1页)

第1538章 债券问题(第1页)

肖华华露出“老子当然有料”的眼色,停顿片刻道:

“高市长来紫寺时间短,可能没听说厂子六千万无记名债券下落不明的事……”

措词很巧妙,如果“不清楚”似有高楚天履职不到位的意思,如果“不知道”好像高楚天事事被蒙在鼓里,唯有“没听说”既维护其面子,又阐明事实。

高楚天沉声道:“我有掌握,这事儿在省国资委挂了号,省经侦已经介入,要求限期查个水落石出。”

虽然查遍三厂明细账和银行流水都没有相对应的六千万收入,只能从技术角度宣告债券失踪,但明晃晃盖着三厂公章和法人章的债券要素齐全,证明对外承诺承兑的义务,与支票、本票、汇票一样具有法律效力。

好不容易七七八八把外债清理得差不多,凭空又多了笔六千万,而且就等于拿国企的钱中饱私囊,伊宫瑜、蓝京都气炸了,发誓一定要揪住幕后真凶绳之以法。

肖华华富含深意笑了笑:“省领导没想过贼喊捉贼么?”

“什么?”

高楚天先一怔,然后精神大振问道,“肖总掌握更内幕的消息?”

肖华华道:

“我的前半段话已向省国资委做过汇报,也在省经侦做了笔录,可以一字不漏复述给高市长——三年前为了筹划上市,印家良总经理专门找我、财务总监商量准备印制六千万无记名债券,专门用于各个环节的公关和费用,因为有些开支不便在账面反应,这个高市长能理解吧?”

“嗯,六千万远远不够。”

高楚天也曾协助宗万城作这方面努力,知道上市之路漫漫无期,水也很深,更多时候钱砸下去半点水花都看不见。

“厂子花了几百万请专业团队进驻研究了大半年,得出的结论是上市成功率太低,与此同时省里接触财正部、证监会等反馈也不乐观,印总就萌生退意,说不上市也捱得下去,然后安排财务部门封存那批债券……”

肖华华说到这里,高楚天打断道:

“为何封存而不是直接销毁?无中生有的债务人为留下隐患,不好吧?”

“情况是这样,”肖华华解释道,“虽然上市努力失败,正务院那边传来的信息是今后三至五年内有可能向大东北、大西北适当倾斜,正策扶持一批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上市并摆脱破产危机,因此六千万债券还有可能用得上……财务部门也晓得无记名债券的重要性,兜了一大圈后索性锁到印总办公室保险锁,这样也对,他是法人代表肯定要对集体财产负责。”

高楚天问道:“印总在改制前调离三厂,那批债券移交给谁?”

肖华华叹了口气:“混乱就在这里,当时印总走得匆忙,工作组进驻得也快,双方衔接得不是太好,没……没有办理交接手续,印总托人送来办公室所有钥匙包括保险柜、保险箱,说以后凡有需要可以双人进去,也就完了。”

“类似不配合的情况,厂方应该多派几个人进办公室清理拍照,逐项登记造册,这样就不存在多了或少了的情况。”

高楚天道。

肖华华笑笑,道:“高市长从没去过三厂,不知道印总办公室有多大——两百六十平米,两个卫生间,一个卧室,一个书房,一个会客室,还有个小健身房;嵌墙式保险柜共四个,贮藏的物品类别各不相同,除非印总本人在场,否则相当多的东西谁都不敢接手。”

“哦——”

高楚天暗想国企老总确实比体制内干部铺张奢华,点头道,“六千万债券一直锁在印总办公室,由此可见掌握钥匙的人嫌疑最大。”

“财务部门没敢接受,钥匙转手便移交给了当时的工作组,再后来则是省里派驻的改制领导小组,当然了,前后两个小组相关人员都接受了省经侦总队质询,以上就是我所说的前半段话。”

肖华华道。

说到这里高楚天对大致脉络已有了然,微笑道:

“我很想听听肖总的后半段话。”

肖华华道:“为消化玄通投资三厂的7。6亿股权,蓝书计设计了非常绕头的三方股权置换钢材的操作方案,逐步把股权置换到省建材集团手里,此举深得省领导赞赏,视作体制领导干部精通金融的典范。”

“唔……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